欢迎来到 作文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作文鉴赏学习网站!
读《红楼梦》有感
如饥似渴的读完《红楼梦》,静静的合上书,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感慨不已。最初薛王贾史四大家族的荣华富贵令人惊讶,并且也觉得那里的小姐夫人老爷少爷是多么的幸福,确切的说是幸运,他们是那么幸运,出生在那样荣华富贵的家族,衣食无忧。
后来渐渐地体会到,其实出生在那样家族的人也有许多无奈。外人看来他们是那么幸福,而他们快乐吗?那样的家族中正如皇帝的皇宫中,勾心斗角,人人战战兢兢。一点也不安心。
有人觉得书中人物中,绛珠仙子林黛玉是最悲惨的,她的心中仿佛永远都是忧伤,每天以泪洗面,以至于黛玉去世很久以后,宝玉走到湘潇馆,还能听到林妹妹的哭声。黛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心中还充满了怨恨和疑问:“宝玉怎么这么狠心?宝玉为什么要娶宝钗?以前的态度和语言都是假的么?”她生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宝玉,宝玉,你好……”有人猜测,黛玉想说的是:“宝玉,宝玉,你好狠。”也有人想,黛玉想说的也许是:“宝玉,宝玉,你好傻。”我们其实都希望黛玉想说的是后者,因为黛玉误会了,宝玉娶宝钗时,根本没有意识,见人只是傻傻的笑,全府上下只有他蒙在鼓里,在揭盖头之前,他还傻傻的认为娶的是林妹妹。他真正爱的是林黛玉,如果不是,为什么有一次黛玉的小丫鬟跟宝玉开玩笑,说林妹妹要坐船回家,宝玉竟然差一点疯了,晚上抱着一只金船不放手。而黛玉虽然知道这些,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宝玉没有娶她,所以即使宝玉以前对她多么好,她也是一样的怨恨。宝玉得知黛玉生前的话后,每晚睡觉前都希望黛玉给他托梦,可见的是多么想挽回自己的过失—即使这不是他的错。
所以我觉得书中最苦的是宝玉,因为他真正爱的人含恨而终,他往日的好心好意,黛玉不能理解,还是恨宝玉恨到最后一刻。
宝玉和黛玉真是一对苦命鸳鸯,他们是两厢情愿,可是谁也不愿意说出来,如果说黛玉不爱宝玉,为什么得知宝玉要娶宝钗后一病不起,最后送了命?
《红楼梦》中是有许多的神话色彩的。宝玉的宝贝玉是女娲补天所剩的一块石头,因为羡慕人间的生活,乞求一僧一道带他去人间走一遭。而苦命的黛玉本是天上的一株绛珠草,宝玉则是天上的神瑛侍者,浇灌了绛珠草,绛珠草发誓要报恩,得知神瑛侍者下了凡,也跟了下去,才有了这一番故事。
回头想想,宝钗也是苦命的,因为宝玉娶她之前,一直把她当黛玉,宝钗就委屈的充当着别人,到后来,宝玉看破红尘,跟随那一僧一道飘然而去,只剩宝钗孤苦伶仃,此时腹中还有宝玉的遗孤。宝玉以前每次发疯发傻时,也只有宝钗在默默垂泪。
书中许多人都有悲惨的命运,老太太也是享尽了荣华富贵,儿女孝顺,可是生前最后一刻也没有看到贾府的复苏,悲痛而终。她的丫鬟鸳鸯殉主登太虚,随老太太去了。元春做了贵妃,也算是享尽了荣华富贵,可还是早早的离开了人世。迎春被父亲嫁给了孙家,受尽虐待,最后悲惨而死,探春远嫁,离开了家人,虽然日子过得不错,可哪有不思念家人之理?惜春代替了妙玉的位置,做了尼姑。黛玉生前的丫鬟紫鹃做了她的侍女。而妙玉呢,一生清白,不想却被强盗强抢去,宁死不屈,结果被强盗杀了。
不过贾府后来的命运还是比较令人期待的,因为贾雨村曾经问过老仙翁甄士隐:“那荣宁两府,尚可如前否?”士隐道:“福善祸淫,古今定理。现今宁荣两府,善者修德,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之前还说到宝玉“高魁子贵”,雨村低头了半日头,忽然笑道:“是了,是了。现在他府中有一个名兰的已中乡榜。恰好应着‘兰’字。适间老翁说‘兰桂齐芳’又道宝玉‘高魁子贵’,莫非他有遗腹之子,可以飞黄腾达的么?”士隐微微笑道:“此系后事,未便预说。”
《红楼梦》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回味,不愧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老师点评】:感受不深刻,表述不清晰
读红楼梦有感于黛玉化蝶 (字数:250)
所有的古典小说中,最喜欢的便是《红楼梦》和《聊斋》了。这之中,又最欣赏黛玉和小倩。
黛玉的美来自一种忧郁,如同秋日落叶,忧愁地那么彻底。在注定悲伤的爱情中苦苦挣扎,明知宝哥哥只会给她带来致命的伤痛,但还是那么义无返顾。
这位濯污泥而不染,生高傲而不妖的才女,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中,承受着精神和病痛的双重打击,燃尽她那微弱的烛光,和腐朽的封建社会做最后的斗争。
是谁说黛玉弱不禁风,是谁说黛玉颦蹙露出病怏怏的消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她是语言的巨人,是庄子梦中翩翩的蝶。她展着那对耀眼的双翅,和她的宝哥哥比翼双飞,那,是一个没有忧伤的地方,便是她和他的“香丘”。
猛然,梦醒。
原只是红楼一梦。
读《红楼梦》有感——又话林妹妹 (字数:1500)
《红楼梦》,以前胡乱地翻过几次,今又重读,竟发现自己愈来愈对林妹妹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刚开始时,对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个大家闺秀,何必为了一丁点的小事而伤心流泪呢?真是太小家子气了,与宝钗相比更是没了大家闺秀应有的风度和气质。见到她,总让人觉得压抑和沉闷。难道这就是她所谓的“抑郁美”吗?
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华而吃惊。她满腹的才华,吟诗作对无人能及;她的身世和她顽强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纯洁……
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虽说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体弱多病,出不了门,小小的年纪竟在药中泡大,本来就虚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虚弱,也许是“独生女”,父母对这个“掌上明珠”爱之又爱。家庭的规矩、礼仪比那些大家闺秀们差了些,但这更显示出她与众不同的性格,显示出她的无所顾忌和她的处处谨慎。
黛玉的文学,吟诗作文和聪慧是无人能及的,但是面对宝玉的玩世不恭、不知上进,她非但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护。其实,她是不喜欢礼教束缚的家庭,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赞赏,这应该是宝玉和黛玉爱情的进一步发展,宝玉他们彼此终于觅的一知音。在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却显示出对功名的唾弃。在她柔弱的外表里面,却带着对旧封建的科举功名的鄙视和唾弃。我最佩服她这一点!
虽然黛玉对宝玉的不考功名欣赏,可她却耐心的教香菱吟诗,教给香菱知识。她并不反对知识和文学,只是厌恶功名罢了。她细心、耐心、全心地教香菱吟诗,为的是让姐妹们摆脱命运,谁能够和她相比呢?没有认的!
再说说她的纯洁和不着一丝心机。林妹妹读《西厢记》,这在当时酸的上是一本禁书,特别是对于大家闺秀来说,更是不能读。林妹妹根本没想这么多,她读《西厢记》是带着对张生和崔莺莺执着爱情的崇拜来读的,是欣赏其间的美。宝姐姐批评“林妹妹怎么读这样的书呢?我告诉老太太去。”宝钗在黛玉心中落下了好姐姐的形象。可宝姐姐呢?真的好吗?她处处留下端庄贤惠的美名,可是在偷听别人说话被别人发现时却说“林妹妹刚走过来。”以此来诬陷林妹妹。这到可怜了林妹妹,找不到知己,没人能倾听她的话,也只有和宝玉能谈得来,便经常在他面前耍小性子。
林妹妹好值的同情,只身来到贾府,在这里孤苦伶仃,寄人篱下,什么事都要处处小心,处处观察别人,恐怕别人笑话她,说她不懂规矩。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弱小的神经时刻在扞卫自己,这源于她自身的好强、反抗的性格,她的嘴巴说出来的话像刀子一样,别人说她“好一张厉害的嘴。”她也只好如此做了。她是无足轻重的,既不掌握贾府的财政大权,又不管日常琐事,因此,丫鬟和仆人们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没有人庇护她,面对落花又怎么不处境伤情;思念母亲又怎不落泪葬花呢?别人没有这种感受,根本不能理解她,只说她哭哭啼啼,说她病恹恹的身子,说她小家子气……
以泪来偿还前世的思债,流了二十年,有多少泪也要流干了,有多少债也该还完了。她的命运是坎坷的。曹雪芹“一把辛酸泪”与她的泪流终日有太多的相似。林妹妹在还未享受人间的繁华时,就洒手离开人间,与宝玉的爱情就这样成了泡沬。或许是该去了,债还完了,泪流尽了……
纯洁,天真,不谙世事复杂,内心顽强反抗封建主义的网,热烈大胆在追求着自己的幸福。黛玉是水做的,纯洁的水做的,但是能冲击岩石的峭壁,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动的水。
叹只叹那旧社会的大网给了林妹妹太多的压抑和沉闷,叹只叹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却不能在一起,美丽的黛玉却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追求了,尽力了。
在贾府这个大房子倒塌以前死去或许是上天对其薄如纸的命的一种补偿,她用不着看房子倒下来的那一幕,她用不着经历那种痛苦,她也不能再经受痛苦了!上天给她的最大恩赐是留住了她的美丽,尽管带了些凄凉。王熙凤工于心计却被一张破席给卷走了。宝钗也只能独守空房……
林妹妹不是只会哭泣的一无是处的。相反,她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反抗这封建礼教的束缚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她的的确确是一块纯洁的,无瑕的“通灵宝玉”。
崇文实验学校初二:liuyanghang123
梦回红楼,却人去楼空 (字数:1000)
从古至今,唯有中国史蕴藏奥妙,唯有中国字源远流长,唯有中国画刚柔并济,唯有中国话抑扬顿挫,唯有中国人坚强不屈。《石头记》正是它们完美的结合。
曹雪芹出身败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童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后来,家族的败落让他尝尽了世态炎凉。但是曹雪芹却在穷困潦倒中站了起来,倾尽心力,呕心沥血,编写了《石头记》这部经典巨着。
《石头记》经过岁月的变迁,已斑驳不堪。可是,在那厚重、因岁月而黄皱的书中,渗透出一股神秘感,吸引着那么多人。如今,这本古书早已更名改姓,家喻户晓了。时光在流逝,但并没有改变它的本色。字里行间,散发出浓郁的古朴气息。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故事为线索,揭露出封建社会的罪恶。黛玉本是绛珠仙草,为报答灌溉之恩而下凡;宝玉本是神瑛侍者,因动凡心而下世为人。这本是木石前盟,可世俗偏不容,夹了个金玉良缘,打破这对苦命鸳鸯。可悲,可叹!同时,贾家四春的“原应叹息”也预示了本书悲剧的感情基调。作者真实细致地描写了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的现实生活内容,揭示了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宝黛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闪烁着初步民主主义精神。而这些,正是《红楼梦》的博大精深所在。
在这出悲剧中,林妹妹是最大的受害者。她那柔弱的身子——风吹吹就坏了的“美人灯”,怎能耐得住这酷暑严寒。“玉带林中挂”的林黛玉一声凄美,被曹雪芹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她悲则吾悲,她喜则吾喜。黛玉敏感而善良,多才而玉洁。她寄人篱下,小心翼翼,就是“生怕被人看轻了去”。她博学多才,兰心慧质,冰雪聪明。同时作者还真实地写出了她不好的一面:她瘦,爱哭,孤僻,高洁,还有痴心。黛玉之所以这样,是由于她特殊的身世,特殊的环境造就的。但是,别人不能理解她,特别是那禁锢人性的封建思想。因为她瘦、爱哭,所以不适合做儿媳妇;因为她孤僻、高洁,所以不得封建卫道士欢心;更因为她有痴病,所以她是个“不正经”的女孩。曹雪芹借凤姐、宝玉,间接写出了黛玉外在的“凄美”。黛玉临死时也十分可怜: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无人肯帮。宝玉成亲,人人道喜,却无人怜惜黛玉。一面是成亲的喜庆,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黛玉,一清高孤傲、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最终成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黛玉虽“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可是,却“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她这位出生豪门的千金小姐,就这样孤苦伶仃,与世无缘,最后不得不落个“冷月葬花魂”的下场。
林黛玉凄美、曲折的人生,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我感叹黛玉的凄美,我感叹宝钗的城府,我感叹凤姐的毒辣,我感叹探春的才干。《红楼梦》使我猜测,使我迷惑。我在《红楼梦》中,品味出古典小说的书香味,诵读出“古代百科全书”的经典内容。我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黛玉这位脆弱的反封建少女来说,死,是一种痛苦的解脱,是一种悲剧的终结。当岁月变成历史,光阴变成尘埃,宝玉离家在雪堆中的脚印印在我心中,黛玉深情的眼泪滴在我心里,宝钗无故的“牺牲”也萦绕在我脑海中。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这部小说有爱情,有美,有眼泪,有悲,有历史,有凝重。它的很多美,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它才不被历史长河淹没,才经久不衰。
杭州第十五中学初二:徐红婷
下一篇: 你确定要认输吗?——读《少年小树之歌》有感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 六年.追忆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