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作文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作文鉴赏学习网站!
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个现在正在热播的节目——《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也许,看它的题目不足为奇,可是,当你看完了之后,就会被它深深的感动了。
原来,这个节目主要是写十个孝心少年的故事。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让人想掉眼泪,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里面还有一句让我深受感动的一句话——我们众里寻你,爱是唯一的指引。最令人敬佩的是“板车女孩”黄凤,她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父亲,用铁制的板车推着父亲千里迢迢去上海求医,每个夜晚还隔三个小时就给父亲翻身子,这样的执着与坚持,这样的信念与毅力,这样的不畏困难,一心只为父康健的孝行怎能不令人感动。
让我的眼泪汹涌而出止也止不住的是黄凤的事迹,还有吴林香的行为。
她6岁父母离异,2011年母亲又患肺癌晚期,家中五口人她是唯一的劳力,可她始终微笑面对重病的妈妈和一贫如洗的家。其中一个镜头:吴林香向妈妈展示她两三岁时候和妈妈一起拍的照片,妈妈看着照片,不知不觉间笑容洋溢了整个脸庞,这一刻仿佛没有疾病与任何痛苦。可是紧接着镜头又转到了当天晚上:林香妈妈被癌症折磨的痛不欲生,林香强忍住泪水还在努力劝说妈妈。看到这一幕我心都碎了,谁都是为人子女者,亲眼看到亲人承受折磨,自己却无能为力,该是怎样的心痛与着急,命运给了这个小女孩太多的磨难,而她却说:“这一切都是天意,是上天让她来到这个家并且服侍妈妈一辈子。”最令我惋惜的是龙花,她的奖状贴满了墙,作为学习委员的她多么渴望上学,可是为了照顾病重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她不得不放弃学业,却没有放弃梦想,能让弟弟妹妹考上大学是她的梦想之一。难忘她带着斗笠的镜头,说到羡慕别的孩子可以无忧无虑的上学时,眼泪哗哗流过她的脸庞,而她做什么事情都会想到她的妈妈和她的家庭。
这些孩子也许孝顺父母、亲人的方法都不同,可是,他们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能让身边的人都幸福、快乐。再想想自己,我真的觉得有些惭愧,不光是我,还有许多不懂事的同学。父母很辛苦,所以,我们以后要孝顺父母,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
【老师点评】:用词不准确,语言平淡,情感不真实
小小少年 (字数:500)
瞧,那个鼻梁上架着一副小眼镜,个儿较高,可惜并不苗条的女孩走来了,她是那么平凡,一旦混入人群便寻不见踪迹,但她又是那么自信,微笑时常挂在脸上。
从小学一年级起,她便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在春风荡漾的夜晚,一曲贝多芬的《月光》让她久久沉浸在一种宁静与超凡脱俗中;在夜深人静的夜晚,一曲《水边的阿笛丽亚娜》让她忘记了周围一切的纷繁与喧嚣;在汇报演出中,一曲《黄河颂》让她热血沸腾澎湃激昂……有音乐相伴她的生活快乐而美好。
书籍是她的最爱。小时候,她会被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不幸的命运伤心哭泣;她也会被一千零一夜中的神奇曲折的故事而废寝忘食;她还会被白雪公主最终的美满结局而兴奋不已……如今她又被保尔身残志坚的毅力与勇气所折服,为羊脂球那饱经欺凌、受尽屈辱的命运而伤感,会被恩利科那正直、善良富有爱心而深深陶醉……有书相伴她的生活充实而乐观。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性格由原来的热情开朗变成沉静细腻,为此她曾一度陷入痛苦的漩涡中而郁郁寡欢。几番周折后,她终于找回自己,因为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别人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这就好比薛宝钗不适合去葬花,张飞不适合去摇鹅毛扇一样,美好的东西不胜其多,如果盲目追求那种流行的性格,不成东施效颦的笑柄,也会留下张冠李戴的遗憾。
听,她唱着歌儿来了,“……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这个女孩是谁呢?她就是我——一个十三岁的自信女孩。
读《林清玄散文自选集(少年版)》有感(赏析 (字数:1100)
整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林清玄的四卷:《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作者用各种不同的散文向我们表达了他对我们少年人生的见解。读后我深有感触,的确,不管是天真还是纯善,或是美好,直至庄严。都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思想,在此我特意向大家推荐几篇阅读,也分享我的感受。
卷一《天真的心》
no.4:《立刻完成的灵药》
在被造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知之明。
在被误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觉之道。
在被毁谤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爱之方。
在被打击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愉之法。
那是因为我深深地相信: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感: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点: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文中的国王想让自己的孩子吃下一种灵药便能迅速长大。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望当然不能如愿以偿,因为人的成长是必须经历时间的洗礼,而不是单凭灵药便可成长的。在成长的历程中我们总要经历许多的挫折,就像是被造谣、被误解、被毁谤……但我们都应静下心来对待这些事情,而不是盲目反击以证明我们的无知与愚昧。就像坐着所说的一样,因为我们都有自知之明、自觉之道、自爱之方……
人的成长唯独不可缺少的便是时间,时间也变成了改变命运的最佳方法。
no.7:《抒情文社会》
“抒情文社会”变成了“议论文社会”
感:当所有的演讲都全部成了议论和分析时,我们便能明白,当今的社会已经成为了“议论文社会”,少了那些真诚的心灵,每当读起这篇文章便让我警醒到:我们不应多写议论文,特别是对于涉世未深的少年们,当作者听说从小学便开始学写议论文时,他很是气愤,因为议论文抹杀了学生们最为美好的思想与最为童真的情谊,而使当今的作文变得越来越八股化,没有当今学生们自己的真实情感。让学生们写议论文便是头头是道,但要让他们写一封情书,或是写封家书便往往虎头蛇尾,情感无以表达。这种事情也普遍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抒情文的时代早已逝去,而今后的,便是议论文日益猖獗的时代了!
卷二《纯善的心》
no.15:《咬舌自尽的狗》
听着司机的故事,我眼前浮现那只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野岭奔驰的景象,它为了回家寻找主人,奔跑百里,不知经历过多么大的痛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门,主任不但不开门,连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立刻去送去抛弃,对抑制有志气有感情的狗是多么大的打击呀!
与其再度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不如自求解脱。
唉!在人世间不也是这样吗?有情有义的人受到无情的人的背弃……
感:总会有人被一些无情无义的抛弃,最后因挫折的打击而自求解脱。文章更是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来体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无情与高尚者的辛酸。多么残忍与无知!但这就是事实,像那只忠实的狗一样的人因之人的冷酷无情而丧了命。我们不禁为这样的人而感伤,究竟这罪恶的根源是什么?还是人们浑浊的灵魂所发出的罪恶的声音,去迷惑那些原本淳朴善良的人们?
而我想说的是:有情的人,你们虽苦,但灵魂的圣洁终究是你们迈向前进的潮头;无情的人,你们安乐,但精神的重荷终有一天会摧毁你们迷离的方向!
卷三《美好的心》
no.8:《活的钻石》
事物的价值是因为“意义”而确定的,意义则是由于“心的态度”而确立的。如果我们真能确立以新为主的人格与风格,来延伸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会显现生命的诚意,是生活的一切都得到宝爱与珍惜。每一朵花,每一个观点,每一段历程都变成“活的钻石”,每一份爱,每一思维,每一次成长都以“克拉”来计算。在这无常的世界,每一步都是迈向空无的人间,重要的是“活”,而不是“钻石”,每时每刻都是活生生的、都走向活的方向、都有完全的活。每一刹那都充满热诚与美,都有创造的力。
那么,生命就会有钻石的美好,钻石的光芒了。
感:人们总喜欢用钻石来打扮自己,其实这些都是虚假的,用钻石来装扮,呢么钻石也变一钱不值了,因为那些都是字的钻石,没有任何意义。真正活的钻石在于体现自己内在的光芒。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确立以心为主的人格与风格,来延伸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那么这就是“活的钻石”,都是以“克拉”来计算的。钻石的美好,钻石的光芒都尽数展现在了人类的良知上,这,就是“活的钻石”。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事物重在“意义”,而不在于“外表”。
【老师点评】:表述不清晰
品学兼优:中国少年作家第一人 (字数:2000)
中国少年作家第一人 袁文慧 最近,北师大的学生和新生代作家沪籍女孩刘婧进行了一次有历史意义的对话,这次对话让我们所有热爱童话、关心青少年的人们对刘婧的成长历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们沿着她的成长轨迹,阅读她 ...... 一 个偶然为她插上了童话的翅膀。 1998年,刘婧还是一个梳着俏皮短发的小姑娘,在河北省衡水市人民路小学读四年级。一天,语文老师告诉这个稚气而充满幻想的小女孩:“刘婧啊,衡水市教委要举办童话征文比赛啦,你赶紧写一篇去参赛吧。” 就是这一句似乎不经意的话,促使了一个天真的小女孩走进了神秘的童话王国,以后她跟着她的童话主角尤丽和卡洛走出衡水,走出国门,一直漂洋过海,走进碧眼金发的孩子们中间。 那天回到家里,小刘婧表面上装着写作业, 暗地里构思情节:第一次象她的记者爸爸那样郑重其事地“创作”,她多多少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好玩的故事情节在她那颗小小的心里幻化着,她给她故事中的小主人起了一个带“洋”味儿的名字:“小卡洛”,也就是卡洛偶然的诞生,为刘婧走进世界童话的“大观园”织就了一条魔毯。 两天时间,《小卡洛漫游快快城》“偷偷摸摸”地落在方格纸上。她赶紧将这密密麻麻的“字”交给老师:总算完成了“任务”。孩子的心是很容易被有趣的事吸引的,许多好玩的游戏一会就“帮助”小刘婧把这篇“稿子”置之脑后。 若不是又一个偶然,也许这个童话永远见不了“大世面”。几天后,下班回家的爸爸无意中瞟见刘婧的书桌下面有一页稿纸,好奇心促使他捡起来,这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低头哈腰的动作成为一个女作家诞生的“历史性”定格: 女儿写童话啦。虽只是一个片段,但童真世界里溢出的熠熠光芒却把这个以舞文弄墨为生的大人深深吸引住了,爸爸惊诧之余心里暗喜:没想到这“小不点儿”还真有点写作天赋呢。 爸爸什么也不做了,专心致志地坐着等宝贝女儿放学回家,当欢蹦乱跳的刘婧哼着歌三步两步跨进家门, 望女成凤的父亲早就在心里为她画了一个美妙的“蓝图”。 “快抄一遍, 咱把它寄给报社发表!”看着爸爸急不可待的模样,小刘婧竟觉得有些好笑。 “有四五千字呢!再一个字一个字地重复一遍,没意思,不抄!”。 小刘婧对爸爸交给这个额外任务“一语否决”。 这是经常“不听话”的女儿的“拿手戏”,而且她还和爸爸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把草稿藏来藏去,爸爸翻遍了整个房间才找出来。不曾想,这个“小东西”法律意识还挺强,以爸爸侵犯了她的隐私权为由和爸爸吵起了架。几个“拉锯战”下来,到了暑假,刘婧才终于把这篇童话抄了一遍,而她讨价还价的最后“战果”是:爸爸带她到北京足足过了一回眼瘾 。 而爸爸的苦心也有了结果,10多天后,刘婧便接到了上海的《小朋友》杂志录用这篇童话的通知单。 “写得很好,很精彩。”编辑的这句话象一个“芝麻开门”的咒语帮刘婧打开了通向童话宝藏的大门,从此,她一发而不可收。 以“小卡洛”为主要人物的一系列童话在她稚嫩的笔下越来越精采。 6年以后,这个自取昵称猴妮儿的女孩长大了,今年18岁的她已被称为新生代作家,而且和北师大学生有了一次可载入史册的对话。其中一句话为她走上创作之路的缘由作了一次释疑:“我小时候和其他孩子一样,后来在我父母的不懈努力下,我才走上了这条不归之路。” 可以说,小学老师的一句话,上海《小朋友》杂志编辑的认可,父母的锲而不舍的努力为这个少女作家奏出美妙的童话旋律敲出了第一个鼓点。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刘婧的名字伴随着她创作的童话、科幻小说频频出现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科幻世界》等刊物上。 《作文大王》、《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特邀她为“卡洛的世界”、“刘婧童话连载”专栏作者。《童话王国》、《中学生》等10多家杂志,还先后推出了她的专集或长篇连载。而且她还有散文发表在美国《世界日报》、法国《欧洲时报》上。还有作品入选全国女作家散文大赛。其事迹还被收入福建少儿出版社将于今年7底出版的《我为文狂――八个少年作家的写作大揭秘》一书。 2004年,海峡两岸出版社,以繁、简两种版本同步推出刘婧 的《44号列车》、《米粒人部落》、《宇宙岛学校》三部幻想作品, 而且英文版也正和世界最大的出版社企鹅出版社洽谈之中。 现在,刘婧是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现实世界和童话王国的对接
问:相信奇迹吗?因为在我眼中,写科幻小说的都沉迷在自己美好的世界里,那你的看法呢? 答:相信。奇迹在数学上定义为小概率事件,我们不能因为它出现的可能性小而将它忽略不计。科幻小说家也是生活在现实中的凡人,而那种自恋的作家我没碰到过。 问:创作小说的灵感来自哪里? 答:灵感无处不在,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在刘婧和北师大学生的一问一答间,我们找到了刘婧创造的童话王国和现实世界的衔接点。 而在小刘婧眼里,一草一木都有生命,她那一颗纯真的心时时在现实和童话间穿梭。 春天万物复苏,是最容易让人产生幻想的季节,就在这样一个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日午后,童心未泯的爸爸带小刘婧捉蝌蚪, 通往水塘的田间小路 ,草色遥看近却无,爸爸突发灵感,问她:“这弯弯曲曲的小路如果赋予它生命,该用什么词形容呢?” 刘婧真动了心思,她歪着脑袋想了想说:“这路两边的草就像头发一样,把它的视线都挡住了。” 刘婧说完 ,立即觉得这小路及小路上的小花小草真的有了生命,它们全都眨着眼睛,呢喃着,还真的隐隐约约有缥缈的歌声,微风过处,它们全都张着小手舞蹈…… 有一次,爸爸从中央电视台看到一句广告词:“好地板自己会说话。”他问刘婧:“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能不能根据这句广告词写一篇童话?”而刘婧就真的写了一篇童话,童话里的地板会说话。 象这样的启发诱导式教育,刘婧在父母那里随时随地可以得到,这些就象甘露悄没声儿地滋养着小刘婧清纯的心灵。 而生活中一些趣事也被刘婧随手拈来汇成了她的灵感湖泊。上四年级的一次作文课,作文本发下来,刘婧觉得自己没发挥好,老师给的评语也不好, 刚进家门她就把作文本急慌慌地往书橱底下塞,又使出“障眼法”――用一些东西遮住。没想到她的一举一动眼尖的爸爸早“尽收眼底”, 她刚一离开,爸爸就直奔卧室,东翻西找:咦,这鬼丫头藏了什么好东西?等他把作文本“提留”出来。刘婧只剩了站在一边暗笑:这个“猫捉老鼠”的游戏挺好玩,何不将它写进日记? 就这样一点一滴积聚起后来在全国中青年作家小说擂台赛取得好成绩的作品《家庭日记》。 家庭日记不是童话,但正是现实中这种善感而敏锐的扑捉让刘婧潜移默化地从心灵一隅缔造了一个美妙绝伦的童话王国。 打小就喜欢踢足球、爬墙头,愿意与男生打交道的刘婧俨然一个“假小子”,自认为唱歌不好听,但又特爱唱,左邻右舍经常能听到她在家乱吼,她一“吼”,爸妈就赶紧把头藏到枕头底下去“避难”,但他们从不制止,一任她尽情发挥,。这“狂吼”成就了《七彩贝壳》中的小卡洛:他和现实世界的刘婧一样马马虎虎、五音不全却吼得比谁都起劲。 童话中卡洛尤丽的聪明机灵同现实中的刘婧如出一辙,小刘婧明明喜欢上了写作,但这个机灵鬼深知爸爸望女成凤的心理,她常常装出一幅爱写不爱的样子――她想以此换回旅游全国名胜古迹的“门票”,或者满足她一些别的愿望。这一招果然奏效,她和爸爸“互惠互利”后, 心甘情愿地与书桌和稿纸成了“密友”。 后来,刘婧干脆与爸爸订了一份“合同”,“合同”上甲方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赫然在目, 有在银行作职员的妈妈作公证人那肯定是万无一失的。这办法是刘婧看了《今日说法》想出来的,“合同”牵涉到她的切身利益,当然由她起草, 这个小人儿还真的象模象样地琢磨合同中的每一个字和标点:一定不能让爸爸钻了空子。刘婧诡秘地笑笑说:“买书和出去旅游是对我最具蛊惑力的两件事,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感觉,绝对与从电视上、书上看到的不一样。”
不知是“合同”真起了“法律”效力,还是爸爸对女儿由衷的疼爱, 爸爸从来都是“言而有信”, 违约的事却经常发生在“合同”的“提出方”身上。特别是一些长篇,写着写着就烦了,爸爸就先兑现诺言,吸引她继续写。去年暑假,爸爸让她按“合同”写一篇小说,而她写到一半就想打退堂鼓,等爸爸带她到石家庄汇文图书城花了近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大堆书,才最终打动了她 。 父母对她的爱和支持不同凡响,善良的刘婧常常怀着感恩的心情描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他们全家外出旅行, 没买上卧铺票,一家人一直站到半夜三点多,听广播说有部分卧铺票出售, 本来困得睁不开眼的父亲马上来了精神钻进人群。大约半小时之后,父亲 只买到一张票, 这张难得的卧铺票父母“理当所然”给了女儿, 父亲说:“下一站下的人多,会有座的。”刘婧闻言放心了,迫不急待地躺到铺上。 一觉醒来已是凌晨四点半。 她爬起来找父母, 刚一开门,却陡然想哭:在昏黄的灯光下,父母坐在地板上,身上盖着一件衣服,就睡在那里…… 也许就是父母的爱让小刘婧懂得了怎样生活,她的童话里才充满智慧和良善、洋溢着温情和爱。这种爱又通过她的童话“传染”给越来越多的孩子。 而刘婧自己对现实和童话的对接这样理解:首先,我觉得写这些作品很有意思,能把头脑中反映出来的画面表述成文字,事实上是一场很刺激的游戏,就好象你的眼前掠过美不胜收的画面,你要紧跟不放,用手中的笔把它们“画”下来。 俗话说“生活处处皆学问”。科幻小说作为人们生活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其影响力也在逐渐加大。幻想题材的作品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的一种不同于普通社会的更为奇妙的社会,利用这个超前了的社会,我们可以做许多在现实社会做不到的事情,发现现实社会的某些问题......
童话和优秀生不是一对矛盾 请看刘婧的小档案: 梦想:让我的故事给全世界9-99岁的人带来快乐。 学校:河北省衡水中学理科241班 职务:团支部书记 ...... 再请看刘婧的部分足迹: 在第五届宋庆龄奖学金评选活动中,刘婧当选,并代表河北省11名获奖的中学生赴上海参加颁奖大会。 在中央电视台建台四十周年征文活动中,刘婧的绘画作品获央视绘画优秀作品奖,系衡水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学生。 在第四届“雨花杯”全国中学十佳文学少年的评选中,刘婧高票当选,系华北地区唯一获得此荣的中学生。 在中国作家协会儿童委员会、《儿童文学》杂志举办的全国中青年作家小说擂台赛评选活动中,刘婧的参赛作品《家庭日记》获得该次大赛第4名。系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在校生,也是河北省唯一的获奖者。 刘婧在由中国少年工作委员会、日本黑马出版社联合举办的“首届中日友好儿童文学奖”的评选中,获优秀作品奖。 8月2日,刘婧被邀参加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委员会、《儿童文学》杂志联合举办的“当代小说创作研讨会”,将与中国作家协会领导、北大、北师大等多所大学10位文学博导、教授、硕博研究生及18著名作家、评论家一起,就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进行研讨。系我省唯一获此邀请的作者。 这是一个优秀的中学生走过的路, 这个全国名校衡水中学的优秀生和那些魔法一类的曲折离奇的故事并不相悖。在当今媒体不惜版面、不惜时间对某些辍学回家甘当“小说专业户”的青少年大炒特炒的时候,刘婧的选择无疑给人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写作没必要放弃学业, 优秀生和少年作家可以同时挂在同一只鸟的两只翅膀上。 之所以说刘婧是一个优秀生,是因为她的优秀表现在各个方面,她不是只知啃书本的“呆子”,也不是除了学习就只玩文字的“机器”,她有多种爱好,她的爱好充实了她的“优秀”。 听音乐、画画、旅游,还爱踢足球。 她画过水彩,但画得最多的是卡通, 曾在许多杂志发表绘画作品, 她收到全国上千位小朋友的来信,当时的影响比写的童话作品还大。她还给自己的作品配过插图呢。 她每年都会去一个地方旅游,靠自己去体悟不同于平原生活的妙境 。 而现在写作成了她一种本能,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她说,有时候不写反而觉得特难受,那种感觉就像很饿的人不能吃东西,很痛苦的。 毕竟是一个在校生,为避开学习和写作的冲突,她抽丝剥茧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写起来她可以忘记周围的环境忘记自己,在火车的硬座车厢里都写过。所有的文字几乎都是放假期间写成的,每天至少要写4500字, 不然,写作计划就没法完成。至于写作内容,只有在准备写作时她才会考虑,以免影响学习。 她说:“在衡中的学习生活给我的写作注入了无穷的动力,衡中两年所给我的,远比过去十年我所学到的知识的总和还要多,衡中仿佛一位智者,引导我避开曲折,绕过泥泞,来到一片新的天地。衡中于我,是第二个家,衡中在我生命中的意义永远不会动摇,我会努力奋斗,争取今日我以衡中为荣,明日衡中以我为傲。” 北师大学生对刘婧的提问可以向我们证明这并不是虚谈: 问:将来想考哪一所大学,学什么专业,为什么? 答:复旦,新闻系,我要用更现实的笔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写作,当他们的喉舌。 看来刘婧的“野心”不小。 问: 你认为学理对写作有什么帮助吗? 答:学理也许对文学常识的培养没有多大作用,但却能对思维的拓展有很大帮助,它提供了另一个抽象的空间,这个空间更严密,更神奇。 她对人生轨迹的策划占第一位的仍是考大学,仍是最大可能地增加知识储备。从一个在童话世界里飞翔里的小女孩到一个拥有新闻记者梦想的18岁少女,刘婧长大了,长大了的刘婧是否还有童话一般灵秀的心透明的爱?可她“要用更现实的笔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写作”,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成熟的暗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拒绝一个小女孩长大呢?
通讯地址: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衡水记者站
邮政编码:053000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