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作文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作文鉴赏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

四年级作文

不同寻常的脚步声

分类: 四年级 作文词典 编辑 : 大宝 发布 : 12-01

阅读 :188

不同寻常的脚步声

每个人的脚步声各不相同。有的缓慢、有的急促;有的很轻、有的很重。这正是我们一家四口的脚步声:奶奶的脚步声是轻轻的;爸爸则是重重的。在别人看来,这也许微不足道,但在我心里,爸爸妈妈和奶奶的脚步声是不同寻常的。

星期天,我正在专心致志地做作业。突然,从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那声音十分缓慢,是奶奶!卧室门一开,我抬头一看,果然是。她端着一个盆子,轻轻地放在我的桌子上。我往里一看,是一些点心和水果。奶奶正准备走时,对我说:“别太累了,累了就休息会儿啊!”我听了,点点头,继续埋头苦干地写着。奶奶又缓慢地走出了房间。

我吃了点心和水果后,又开始与作业展开“搏斗”了。做着做着,一道数学题难住了我。正当我冥思苦想时,轻轻的脚步声响起来了,轻轻地走到了我的身旁。妈妈看了看我,微微一笑。对我说:“又有什么题目难倒你了?妈妈来教你。”我苦着脸用手指了指数学题。妈妈便开始教起我来。这时,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心田。现在已经进入总复习了,一家人都在关心我。奶奶负责我的身体,妈妈负责我的学习。爸爸呢,什么也不负责。但他为了让奶奶更好地照料我的身体,妈妈更好地辅导我学习,把家务活全包了。每天累得腰酸背疼,上气不接下气……这些我都能体会到,他们是在关心我,爱护我。

每天,那脚步声不停地在我耳边响起着,徘徊着。那脚步声不同寻常,因为那里面包含着爸爸妈妈以及奶奶对我的关爱和期待。我现在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报答、孝顺他们。

双林庆同小学四年级:庞怡


读《常态下的不同寻常》有感 (字数:1500)

《常态下的不同寻常》这篇文章写的是特级教师刘可钦的常态教学中的不同寻常。刘可钦是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校长、书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先后荣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刘可钦老师的课不象某些特级老师的课那么热情洋溢、激情似火,那么深情款款,设计也不是那么精妙绝伦,令人拍案称绝。但她的课如春风沐浴,清新自然;如甘泉入腹,沁人心扉;如品一壶绿茶,慢慢玩味,余香萦绕。

刘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常态教学,要提高常态课的质量。常态下的课堂,才是学生和教师日常中经历的主要的教育生活,无论从时间和数量上,常态都占着绝对的比重。但朴实常态,并不是允许平庸,不追求效果和质量。刘老师的课,虽然朴实,不施雕饰,但是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学生神情的专注,感情的投入,思维的活跃,氛围的活泼,却给课堂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

刘老师注重充满人文情怀的课程语言,她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感受,认为说真实的话比说正确的话更重要,数学应该是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教学。在教学中,当学生在交流算法和解答策略的时候,碰到孩子“另类”、“错误”的方法时,为了不让其它学生藐视和轻蔑这个孩子,刘老师往往会抓住这个孩子的想法,引导大家讨论分析这种方法的思路、优劣及其错因,但是在最后,一定会反过来启发全班同学:是谁引发了我们的讨论?没有他的贡献,就没有我们精彩的讨论,我们一起来谢谢他。这样,学生不会顾及会因为自己的表达而“遭到非议”、“完全否定”、“打击自信”,才愿意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长此以往,才能慢慢形成崇尚真实表达交流的课堂文化。也只有学生在不断的表达中,表达能力才得以培养;在不断的交流中,思维才得以提升和发展,才能相互启发和影响,衍生新的智慧。教学中我也经常碰上这样的学生,但我从没想过要怎样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愿说、敢说。

在平常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我经常说“××同学说的很好。谁能比他说的更好?”“嗯,你说得很清晰,还有谁也能说得更清晰一点。”从这篇文章中我才知道这样的语言,看似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恰恰却忽略了第一个孩子的心情,难怪我的学生表达的热情总是培养不起来。不妨换成这样的口气:“××同学说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或者“××同学读的怎么样?”让学生评价后再鼓励“谁还能读出这种感受?”这时,孩子们关注的不是谁说的好,而是怎样说说得最好,教师应该关注的是怎样帮助学生回答好,而不是简单的“谁比谁说的好”。

在平常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我经常提问学生“为什么”,并为自己能引导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而感到沾沾自喜。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使学生处于教师的对立面,以学生回答是否正确为主要依据,指向的结果,学生可能会因怕回答有错,而遮掩一些真实的想法。而“怎么想的”将教师自己摆在了倾听学生想法的位置,更关注学生真实想法,关注的是思维的过程。因此要多问“怎么想的”,少问“为什么”。刘老师的课堂上,也经常性的鼓励学生“谁愿意讲给大家听?”而不采用“谁能讲给老师听呀?”如果教师要介绍新的方法,可以采用“老师这儿有一种解法,你们看行不行?”而不是“看黑板听老师讲”。这些语言表达的细节,都充分显示刘老师课堂语言的人文情怀。

刘老师说“不一定去追求每节课的完美,但一定要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尊重和耐性。”充分的让学生去说、去想、去讨论、去对话,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究和获取新知。这样的课堂才是永久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下一篇: 我的弟弟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 母爱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